储能行业分析报告怎么写:免费分享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双碳战略下,全球能源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与风电、光能等资源相比,储能可有效解决新能源供给间歇性与用户用电需求持续性之间的矛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

一、行业市场现状

1.储能累计装机量稳定增长储能行业分析报告怎么写:免费分享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2021年在各地新能源项目开发方案中都提出配置储能要求的支撑下,储能市场需求正速扩张。2021年,中国储能累计装机量达43.4GW,同比增长21.9%,位居全球第一。2016-2021年,我国储能累计装机量由24.3GW增长至43.4GW,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2.3%。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2年中国储能累计装机量将达48.1GW。

储能行业分析报告怎么写:免费分享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数据来源:XXX能源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储能电池装机量分析

储能电池是储能系统的核心部分,受益于电池成本的持续下降和XXX政策的刺激,中国储能电池装机量由2017年的0.3Gwh增长至2021年的5.8Gwh。在XXX能源转型及碳中和战略背景下,储能电池装机量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2年中国储能电池装机量将达6.5GWh。

储能行业分析报告怎么写:免费分享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储能方式占比分析

在中国各类型储能装机量占比中,抽水蓄能占据储能绝对份额。抽水蓄能主要用于电力系统的“削峰填谷”,抽水蓄能电站寿命长、成本低,经济性佳,占比达86.3%;其次是电化学储能,占比达9.2%;压缩空气储能、熔融盐储热、飞轮储能占比分别达3.2%、1.2%、0.1%。

储能行业分析报告怎么写:免费分享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数据来源:CNESA、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4.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量增长迅速

电化学储能电站通过化学反应进行电池正负的充电和放电,实现能量转换,电化学储能的响应速度较快,基本不受外部条件干扰,近年来,中国电化学储能迅速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量达到5.51GW,同比增长68.5%。随着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等分布式能源的大规模推广,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量将继续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2年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将达7GW。

储能行业分析报告怎么写:免费分享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数据来源:CNESA、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5.储能系统成本结构分析

储能系统主要由电池组、储能变流器、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以及其他电气设备构成。其中,电池组占储能系统成本的60%,储能变流器占比达20%,能量管理系统占比达10%,电池管理系统占比为5%。

储能行业分析报告怎么写:免费分享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6.企业投融资情况

数据显示,2017-2020年,我国储能行业投资情况较平稳,2020年投资数量与投资金额均有小幅增长。2021年,储能行业投资情况大幅增长,投资数量由2020年的16起增长到45起,投资金额由2020年的63.76亿元增长到447.15亿元。2022年1-8月,投资数量为22起,投资金额为43.15亿元。

储能行业分析报告怎么写:免费分享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数据来源:IT桔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行业发展前景

1.XXX政策支持促进行业发展

为贯彻双碳战略,近年来我国加码储能发展,储能行业受到XXX政策的重点支持,如《“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等。在政策推动和产品技术的不断完善下,储能经济性日益提升,迎来了产业成长初期爆发式增长,有望成为续力新能源汽车的超风口。储能行业相关政策具体如下:

储能行业分析报告怎么写:免费分享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储能需求大幅增长推动行业进步

由于风电、光伏等发电模式高度依赖发电环境,随着风光等新能源占比逐步提高,电力系统呈现“双峰”、“双高”及“双侧随机性”,对电网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市场对储能调峰调频、稳定运行等需求增加。另一方面,部分地区仍面临弃光、弃电率高的问题,如青海、内蒙古、河北等。随着新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的开工建设,预计未来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发电将会对新能源消纳利用带来较大压力。2025年国内新能源发电占比预计将超过20%,新能源装机的快速增长将带动储能渗透率的提升。

3.技术进步带动行业发展

储能技术主要是指电能的储存,大量储能目前主要由发电水坝组成,一些技术提供短期的能量储存,而其他技术则可以持续更长时间。我国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创新取得长足进步,各技术路径各有优劣,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压缩空气储能容量大、寿命长、工作时间长,飞轮储能功率大、寿命长,锂离子电池寿命长、能量密度高、响应速度快。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储能产业将随之进一步发展。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省心文案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在线客服

扫码一对一人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