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PV行业发展报告怎么写 :附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1. 分布式光伏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按照建设规划位置划分,光伏发电系统可分为集中式光伏和分布式光伏。集中式光伏发 电系统主要指利用荒漠、山区等集中建立大型光伏电站,如大型西北地面光伏发电系统;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单点规模低于 6MW)主要指在用户所在场地或附近建设运行,以 用户侧自发自用为主、多余电量上网且在配电网系统平衡调节为特征的光伏发电设施, 如工商企业厂房屋顶光伏发电系统,民居屋顶光伏发电系统等。根据 2021 年不同类型的 光伏发电系统的累计装机容量来看,集中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占比在 65%左右,仍占据光伏 发电系统的主导,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占比 35%左右,但从新增角度而言,分布式光伏发 电系统的装机增速显著超过集中式光伏发电系统。
分布式光伏的装机规模不断攀升,21 年占比首超集中式,后续仍有望提速。从累计装机 角度来看,集中式光伏电站建设起步时间较早,截至 21 年末,累计装机达 198.5GW,占 比 64.9%;但从新增装机的角度来看,分布式光伏近年来迎来快速增长。至 2021 年末, 我国光伏新增装机 54.88GW,同比增速 13.9%,其中集中式和分布式的增速分别同比21.7%/+88.7%,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装机占比 46.6%,分布式电站占比为 53.4%,分布式占 比首次超过集中式光伏,截止 22H1,全国新增装机 30.88GW,其中分布式新增 19.65GW, 分布式占比超 63.6%,得益于整县推进加持,我们预计后续分布式光伏的装机增速仍有望 超过集中式光伏的装机增速。
17 年以来户用光伏快速扩容,是分布式光伏增长的核心驱动力。2017 年是户用光伏的增 长元年,当年新增装机 3.07GW,同比+230.1%,18 年“531 新政”后降低了纳入新建设 规模范围的光伏发电项目标杆电价和补贴标准,导致光伏新增装机短期出现萎缩,但同 时也使得光伏发电由政策导向走入市场化发展。至 2021 年我国户用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达 21.6GW,同比增长 113.9%,超出发改委年内新增 15GW 的户用光伏目标,17-21 年 CAGR 高达 62.9%。此外,户用光伏占整个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的比例由 17 年的 15.9% 快速增长至 21 年的 73.8%,成为分布式光伏增长的核心来源。具体来看,对比 19 年/20 年的数据,可以发现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并无显著增长,户用光伏装机近 2 年呈现翻倍增 长的趋势。我们认为原因主要在于 2021 年光伏补贴政策中取消了集中式光伏电站和工商 业分布式光伏的XXX补贴,但仍然保留对新建户用光伏的补贴,补贴标准为 0.03 元/KWh, 直到 2022 年退出补贴,同时政策端整县试点持续推进加速了户用光伏的放量。
光伏建筑(BIPV 和 BAPV)是分布式光伏在建筑领域的衍生应用。从建筑角度来看,目 前光伏在建筑的应用主要有 BAPV(Building Attached Photovoltaic)和 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两种形式,从定义来看,BIPV 是一种将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 的技术,即光伏建筑一体化,而 BAPV 则是简单地将光伏系统附着在建筑上,因此 BIPV 更具备产品集成的特质;从施工过程来看,BAPV 采用特殊的支架将光伏组件固定于原有 建筑结构表面,BIPV 则是与建筑物同时设计、施工和安装,并与建筑物形成高度结合; 从结构类型来看,BAPV 主要是“安装型”光伏建筑,主要功能是发电,不破坏或削弱原 有建筑物的功能,而 BIPV 是“构件型”和“建材型”光伏建筑,作为建筑物外部结构的 一部分,既具有发电功能,又具有建筑构件和建筑材料的功能,与建筑物形成统一体。
1.1. 双碳背景下,工商业业主推进分布式光伏的主动性有望显著增强
“能耗双控”目标逐渐清晰,非化石能源利用具备政策利好。2015 年 10 月 26 日XXX的十 八届五中全会中首次提出“能耗双控”概念,即对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实行“双控”。21 年 8 月 12 日,XXX发展改革委印发了《2021 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睛雨 表》,表中显示目前不及半数省(区)能耗强度降低进展总体顺利。在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方面,仍有 8 个省(区)为一预警(形势十分严峻),5 个省(区)为二预警(形势 比较严峻)。21 年 9 月 16 日,XXX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 度方案》,提出严格制定各省能源双控指标,XXX层面预留一定指标;推行用能指标市场 化交易;以及完善管理考核制度等。22 年 1 月 24 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 综合工作方案》,提出要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到 2025 年全国单位 GDP 能源消耗比 2020 年下降 13.5%,从而更加明确了能耗双控的长期目标。至“十四五”规划中进一步提 出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加强非化石能源消费,从宏观层面来看,以风、 光、水为代表的非化石能源将成为我国未来的主要能源利用方向。
限电限产不断加码,分布式光伏装机需求有支撑。伴随“能耗双控”政策持续出台,自 21 年 8 月-10 月共有 19 个省市相继对工商业企业实行“限电限产”,我们认为在“能耗 双控”+“限电限产”政策不断强化的背景下,相关制造业业主端推进分布式光伏或具备 更为明确的现实节能需求。
煤电上网价格攀升,高能耗企业推进分布式光伏或将更加主动。XXX发改委下发《关于 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煤电市场交易价格可以在基准价基础 上上下浮动原则上不超过 20%,高耗能企业交易电价不受上浮 20%限制,而电力现货价格 不受上述幅度限制。按照政策要求,高耗能企业用电价格将更高。如果安装分布式光伏, 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方式并网,企业可以充分实现降本,因此我们预计未来以 有色金属、钢铁、化工等为代表的高能耗企业,在推进分布式光伏时或具备更强主动性。
1.2. 政策端:光伏、建筑双管齐下,电价改革带动绿电价值提升
1.2.1. 光伏政策持续加码,装机容量节节攀升
十三五期间,光伏装机扩容超预期。近年来我国光伏建设提速节奏明显加快,政策层面 给予了较强的驱动力,XXX能源局出台的《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十三 五末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 105GW。而从实际装机量的角度来看,大多数省份x终的光伏 装机容量远超既定规划目标。我们统计各省发布的“十三五”能源规划光伏新增装机目 标合计为 137.93GW,截止 2020 年,我国光伏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到 253.47GW,同比 增长 24.1%,相较能源局十三五规划而言已经超额完成 141.4%。
十四五规划再加码,光伏装机持续扩容。自 2021 年以来,全国各省陆续发布了本省“十 四五”期间新能源电力发展规划,其中关于光伏的规划装机容量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据我们统计全国 31 个省市公布的十四五光伏装机规划,至十四五末,全国光伏累计装机 容量有望达 768GW,十四五期间规划的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可达 514GW,相较十三五规划 而言同比增长 272.8%。
1.2.2. 双碳目标和绿色建筑带动分布式光伏景气度向上
双碳目标下,光伏建筑一体化相关政策持续发力。2020 年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发展 目标,提出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在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在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在双 碳国策之下,后续地方各省市持续出台了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政策。10 月 26 日国务院印 发的《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要推广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到 2025 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 8%,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 力争达到 50%,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分布式光伏在双碳目标中的重要作用。 建筑节能减排具备明显的提升空间。从建筑节能减排的角度来看,推广分布式光伏也具 备较明确的现实意义。我国建筑业增加值约占 GDP 的 6%左右,根据《中国建筑能耗研究 报告(2020)》,截止 2018 年,我国建筑全过程产生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 51.3%,其中建筑运行阶段的碳排放量占全国比重高达 21.9%,若要实现双碳节能减排目标, 建筑碳排放的减少迫在眉睫。
绿色建筑有望带动光伏建筑进一步发展。根据住建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所给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x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是指包括建筑的物料生产、规划、 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拆除、回用和处理的全过程,绿色建筑对于节能减排做出更高 的要求,和装配式建筑类似,绿色建筑也有打分体系,根据标准,绿色建筑x低得分为 40 分,当总分达到 50 分、60 分、80 分时,绿色建筑登记分别为一星、二星、三星 。
从绿色建筑得分中各类评价指标来看,节能与能源利用的打分权重x高,光伏建筑契合 绿色建筑的发展需求。绿色建筑的七项权重分别是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和运营管理,从不 同的权重系数看,节能与能源利用在居住和公共建筑中打分比重均x高,我们认为太阳 能作为x清洁的能源,可满足节能与能源利用的x高要求,光伏建筑则是绿色建筑重要 的实现路径。
新增可再生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XXX发展改革委、XXX能源局发布《关于 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指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 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我们认为新增可再生能源不再纳入总量考核,旨在鼓励可再 生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的发展。 十四五期间新建建筑太阳能光伏装机 50GW,绿色建筑从“可选”成为“必选”。国务院 印发的《“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中提出“十四五”要全面提高建筑节能标准, 加快发展超低能耗建筑,积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020 年 7 月,住建部、发改委等 7 部委发布《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提出到 2022 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 达到 70%,而住建部印发的《“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显示,十三五期 间我国完成近零能耗建筑建设 1000 万平方米,到 2025 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绿色 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建设增加至 5000 万平方米,新建建筑太阳能光伏装机 50GW,而截 止 2020 年我国 BIPV 装机容量仅 709MW,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十分明确。
建筑节能新规对于新建建筑安装光伏提出了强制要求。2021 年 10 月住建部发布《建筑 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对于节能减排和太阳能利用提出了明确指标和要求, 其中节能减排和太阳能领域两大领域的指标要求值得重点关注:1)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 建筑平均设计能耗水平进一步降低,在 2016 年执行的节能设计标准基础上降低 30%和 20%;2)要求新建建筑应安装太阳能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时,应给出系统装 机容量和年发电总量。建筑节能新规预计于 22 年 4 月 1 日起强制执行,我们认为新规有 望从政策端对业主推进分布式光伏形成较强的驱动作用。 整县推进加持下,分布式光伏建设有望提速。6 月 20 日,XXX能源局综合司正式下发 《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拟在全国开展 676 个 县开展整县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其中特别提到,工商业厂房屋顶安装光 伏比例不低于 30%。据XXX能源局 22Q1 网上发布会,自整县推进试点以来,分布式光伏 开发明显加速,据不完全统计,2021 年全国整县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县累计备案容 量 4623 万千瓦;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和浙江;累计并网容量 1778 万千瓦,主要分布 在山东、浙江和广东。
22 年光伏装机潜力较大。在 21 年光伏装机不及预期背景下,“双碳”目标叠加整县推进 政策,使得 2022 年光伏的装机空间潜力较大。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预测,保守预计 我国 2022 年光伏新增装机容量有望达 75GW,乐观预计下可达 90GW,相较目前 54.88GW 装机容量而言仍有 20-35GW 的提升空间。22-25 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合计 可达 330-395GW,到 2030 年可达 535-645GW。结合当前以整县推进为代表的众多政策 指引,我们认为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或将在 2022 年成为发展主流。
1.2.3. 电价机制改革使绿电的自身价值有所提升
电价机制改革为绿电上网提供了更好的市场环境。2015 年 3 月《中共XXX国务院关于进 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有序推进电价改革,理顺电价形成机 制”,并具体布置了单独核定输配电价、分步实现公益性以外的发售电价格由市场形成和 妥善处理电价交叉补贴三项任务。近年来电价改革不断深入,输配电价已经开展了两轮 成本监审与定价工作,连续三年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风光新能源发电上网电价机制持 续优化,煤电上网电价新机制强力出台等,都为绿电的使用提供了更好的电价政策环境。 市场交易电价允许上浮,燃煤发电全部进入电力市场。XXX发改委 2019 年颁发《关于深 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将现行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机制改为 “基准价+上下浮动”的市场化价格机制。2021 年 7 月以来,多省份陆续发文允许燃煤 发电电价在标杆电价的基础上上浮不超过 10%。2021 年XXX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深 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煤电市场交易价格可以在基准价基础上,上下 浮动原则上不超过 20%,高耗能企业市场交易电价不受上浮 20%限制,而电力现货价格不 受上述幅度限制。同时提出在发电侧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在用电侧有序放 开工商业用户用电价格,建立起“能跌能涨”的市场化电价机制。在此之前,我国已有 70%的燃煤发电电量参与电力市场。《通知》发布后,剩余 30%的燃煤发电电量也将全部 进入电力市场,通过市场交易在“基准价+上下浮动”范围内形成上网电价。
峰谷价差进一步拉大,绿电本身价值有所提升。2021 年 7 月 29 日,XXX发改委发布 《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要求科学划分峰谷时段,各地要统筹考虑当地 电力系统峰谷差率、新能源装机占比、系统调节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峰谷电价价差, 上年或当年预计x大系统峰谷差率超过 40%的地方,峰谷电价价差原则上不低于 4:1;其 他地方原则上不低于 3:1。此外,《通知》还要求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在峰谷电价的基础 上推行尖峰电价机制。尖峰时段根据前两年当地电力系统x高负荷 95%及以上用电负荷 出现的时段合理确定,并考虑当年电力供需情况、天气变化等因素灵活调整;尖峰电价 在峰段电价基础上上浮比例原则上不低于 20%。我们认为新的电价机制进一步拉开了峰 谷电价的价差,特别是在市场交易电价允许上浮后,用电高峰期内企业用电成本将会增 加,进而使得安装光伏的意愿会有所提升。
2021 年起XXX财政不再补贴,光伏平价上网是大势所趋。2011 年,XXX首次提出按照上 网电价对光伏发电进行补贴。考虑光伏行业成本下降以及新能源装机规模快速增长带来 的补贴压力,从 2014 年开始,XXX多次下调集中式电站上网电价,针对三类不同光照资 源区制定三档上网电价,并针对自发自用分布式按照发电量提供 0.42 元/kWh 度电补贴。 随后XXX发改委发布《关于 2021 年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自 2021 年 8 月 1 日起,对新备案集中式光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和新核准陆上风电项目, XXX财政不再补贴,实行平价上网。新建项目可自愿通过参与市场化交易形成上网电价, 以更好体现光伏发电、风电的绿色电力价值。至 2022 年开始,我国光伏进入无补贴时代。 各地方XXX仍有一定补贴额度。伴随着户用光伏 0.03 元/千瓦时的度电补贴支持的消失, 地方XXX逐渐成为户用光伏市场的政策推动者,用地方财政补贴填补国补退出留下的空 缺。据统计,目前仍有包括山东、安徽、广东、浙江、陕西省在内的超过 30 个省、市、 区明确了光伏补贴政策。从补贴政策的内容来看,地方XXX补贴政策相较而言更加因地 制宜,主要侧重于工商业、户用等屋面/屋顶光伏项目;从补贴价格来看,个别地区的补 贴价格甚至高于此前的 0.42 元/kWh。我们预计在XXX财政退出补贴的背景下,各地方政 府的补贴也有望对业主端推进分布式光伏项目形成一定作用力。
1.3. BIPV 降本路径清晰,经济性有望继续改善
目前国内 BIPV 主要应用于新建工商业屋顶,施工优势较 BAPV 更加明显。由于屋顶面积 大、电价高昂、标准化、节能减排、隔热降温等因素推动下,使得国内发展屋顶式光伏 主要是以XXX投资公共建筑、工业、商业等项目的屋顶为主,也存在少部分用于工商业 项目的幕墙和阳台,住宅领域的布局较少,相较于 BAPV 的二次施工,BIPV 一体化技术 在工商业厂房领域具备明显的施工优势。 从成本端来看,BIPV 组件成本占比 50%。我国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系统的初始全投资主要 由组件、逆变器、支架、电缆、建安费用、电网接入、屋顶租赁、屋顶加固以及一次设 备、二次设备等部分构成,其中一次设备包括箱变、开关箱以及预制舱。2021 年我国工 商业分布式光伏系统初始投资成本为 3.74 元/W,而组件作为光伏系统核心部件,在系统 成本中占比约 50%左右,价值量x大;同时,相较集中式光伏而言,分布式初始投资中组 件占比更高(2021 年集中电站组件成本占比约 46%),因此能够更充分受益于未来组件价 格的下降。
组件端的降本是 BIPV 经济性提升的核心。我们于此前外发的报告《绿色产业链系列报告 之一:BIPV—打开碳中和背景下建筑建材新蓝海》(2021 年 4 月 1 日)中提出,BIPV 系 统的初始投资,是影响 BIPV 项目财务回报性的x主要指标,而 BIPV 组件产品是 BIPV 初 始投资的x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认为提高光伏组件发电效率,降低其生产成本,是 提升 BIPV 项目经济性的核心。融资成本虽然也会对项目的经济性产生影响,但影响程度 远没有初始投资大。 过去 10 年里分布式光伏规模扩大,同时组件端成本持续下降,带动整体造价的显著降低。 1) 从组件端来看:行业内通过对硅料生产、硅片制备和组件生产等环节持续技术革新, 并持续扩大产能规模,促进了光伏组件价格持续降低。2010-2020 年,光伏组件价 格下降约 90%,其中 2010-2016 年下降约 85%,2016-2020 年价格下降幅度趋于平缓, 仅下降约 5%。 2) 组件成本降低也带动分布式光伏系统造价持续下降:2010-2020 年期间,系统造价 下降约 85%。其中 2010-2016 年期间,造价下降约 75%,2016-2020 年期间下降幅度 趋于平缓。降本曲线基本与组件端保持一致。
电池片是决定光伏组件整体性能的核心环节,PERC 仍占据主流。晶硅太阳电池作为技术 x成熟、应用x广泛的太阳电池,在光伏市场中的比例超过 90%,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 间内都将占据主导地位。光伏晶硅电池可分为 P 型电池和 N 型电池,P 型电池的原材料 为 P 型硅片(硅料中掺杂硼元素),主要制备技术有传统的 Al-BSF(铝背场)和 PERC,N 型电池的原材料是 N 型硅片(硅料中掺杂磷元素),主要制备技术包括 TOPCon、IBC、 异质结(HJT)等。其中 PERC 电池凭借较高的转换效率,近年来市场份额快速提升,截 止 2021 年,新建量产产线仍以 PERC 电池产线为主,其市场份额占比达 91.2%。
晶硅光伏组件的成本由硅成本和非硅成本组成,电池片成本占比 65%左右。组件的硅成 本是电池片的采购成本,而非硅成本,也就是封装成本,是指除了电池以外的其他成本, 包括玻璃、EVA、背板、焊带、边框、接线盒等。其中非硅成本占组件成本比例约 1/3, 电池片成本占比达 2/3。 电池片当中硅片成本占比约 60%左右,硅片的大尺寸和薄片化趋势成为光伏硅片降本的 两大主要技术方向。一方面,硅片变薄能减少单位瓦数硅料用量,是降本、减少硅料利 用的途径。PERC 硅片厚度从 175um 降低至 165um,HJT 硅片厚度在 21 年已经达到 150um,今年以来随着新进入者的不断进入已经开始探索 120um、110um 的可能;另一 方面,大尺寸硅片在成本和效率上都具备明显的优势,可帮助上游硅片生产、中下游电 池制造、组件制造以及电站运营各个环节实现提效降本。
转换效率提升有望使电池片成本进一步下降。电池片的光电转换率直接决定了组件的整 体发电功率与成本。高转换效率可以减小每瓦发电所需的面积,从而摊薄组件、电站的 成本,一般而言转换效率每提升 1%,组件及 BOS(材料)成本可降低 7%。2021 年,规 模化生产的 p 型单晶电池均采用 PERC 技术,平均转换效率达到 23.1%,较 2020 年提高 0.3 个百分点,先进企业转换效率达到 23%,随着 PERC 电池效率逐渐接近理论值(24.5%) 在原有 PERC 线路基础上进行技术和产品生产线改造的 TOPCon 技术和全新的 HJT 技术, 理论效率可达 28.7%以上。而以钙钛矿为代表的新型薄膜电池x高转换效率接近 30%,未 来也有望带动 BIPV 组件端实现充分降本。
组件降本叠加转换效率提升,分布式光伏降本空间广阔。根据北星太阳能光伏网的数 据,2016 年特斯拉在美国发布的 Solar city 屋顶瓦片产品的售价达到 25 元/W,能量密度 为 80-90W/㎡;2018 年汉能发布的汉瓦产品的售价约为 13 元/W,能量密度 80-85W/㎡; 2018 年 6 月,赫里欧发布的第二代智能 BIPV 产品,系统造价仅为 4.5-5.0 元/W,且能量 密度大幅提升至 160-170W/㎡。根据中国 BIPV 联盟的预测,十四五末 BIPV 的系统造价 有望降至 2.5 元/W,根据 CPIA 预测,2025 年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造价有望降低至 3.06 元 /W,2030 年有望降低至 2.86 元/W,具备全面推广替代建材的条件。
在单位投资 4 元/W 条件下,我们测算 BIPV 屋面光伏项目 IRR 为 22.06%。根据我们此前 建立的测算屋面光伏项目收益率的简单模型,(见《绿色产业链系列报告之一:BIPV—打 开碳中和背景下建筑建材新蓝海》),在不考虑XXX补贴的情况下,单位投资额的降低可 以带动电站收益率显著提升,同时大幅缩短项目回收周期。我们测算的基准:电站的运 营期为 25 年,折旧期为 15 年,贷款年限也为 15 年,贷款期限中采用等额本金的还款方 式。通过对上述条件的假设,我们可以计算出,在 BIPV 系统投资为 4 元/w、贷款利率 6%、 发电效率每瓦每年 1.3kw*h 的假设之下,项目的资本金内部收益率为 22.06%,静态回收 期为 4.91 年,从经济性角度来说,当前分布式光伏电站已具备较好的投资回报率。
2. BIPV 与 BAPV 再思考
2.1. 产品不止于“发电”,功能性日趋完善
光伏+建筑产品,区别于集中式光伏的完全标准化,美观化、轻质化、预制式趋势显现。 21 年以来,光伏生态新品层出不穷,如轻质组件、光伏小站、较大规模的碲化隔膜发电 玻璃等产品,不断贴近下游需求。如满足 T 型彩钢瓦厂房的轻质组件、满足特定场景下 (加油站)发电需求的光伏小站、外观与发电兼得的光伏幕墙产品等。 组件角度,166 尺寸为主、单玻组件仍是主流。由于分布式光伏项目以平铺为主,单玻 组件应用更加广泛,双面组件主要应用在水泥平屋面。166mm 硅片的光伏组件是分布式 市场的主流产品,户用光伏项目屋项组件重量通常为 20-25kg。
2.2. 需求差异化,BIPV 与 BAPV 共舞
从 BIPV 发展的主要问题说起,我们认为 BIPV 的渗透主要存在着两个痛点。 1) 行业协同仍需发展成熟:作为建筑的组成部分,BIPV 需要在建筑规划设计的阶段介 入,但由于设计师的认知度问题设计方案阶段或存反复,同时 BIPV 企业推出的产品 对建筑设计师的需求也往往未能考虑充分。 2) 光伏绿色建材是否能与建筑同寿命是比较关键的问题,建筑的设计寿命通常为 50 年 (实际或超过此数),而 BIPV 中的光伏产品功率质保年限仅为 25 年,薄膜类的寿命 则更短,二者结合的过程中使用寿命的协同是影响 BIPV 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我们认为 BAPV 是一种构筑物,产品属性与一般光伏产品类似,而 BIPV 是一种建材属性 产品,更加依赖建筑企业 EPC 能力,为建筑企业带来新增长点。通过对下游不同需求的 分类,我们认为 BIPV 和 BAPV 各有千秋,针对不同的场景两种模式优缺点均较为明显。 在既有建筑领域,BAPV 改造速度更快,成本更低,工法更成熟;在新建建筑领域,虽然 BAPV 具备成熟度优势,但 BIPV 除了有非常好的发电能力,还具有替代传统屋顶的遮阳、 保温、防水的功能或者建筑美观功能。
2.3. “光伏+”实现百花齐放,BIPV 发展方兴未艾
2.3.1. “光伏+”实现 1+1>2,“绿色改革”整装待发
光伏交通和光伏车棚有望带动 BIPV 扩容。依托政策指导,各企业对“光伏+”模式不断 探索,发展光伏+加油站、光伏+通信基站、光伏+储能、光伏制氢、光伏和其他能源的 系统耦合等应用场景。目前,光伏+的主要模式包括“与多种能源综合利用”、“与各行业 结合开发”以及“与社会发展模式变革结合”。与多种能源综合利用,主要是与风能、水 电、火电和储能等协调开发,以提高光伏稳定性,增强消纳能力。光伏与各行业结合开 发是提高电站盈利能力的重头戏,将农业、治沙、渔业、畜牧业、旅游等和光伏应用结 合,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从而获取多重收益。作为“光伏+”应用的新场景、新业态、 新模式,BIPV 能否实现快速普及、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关键在于政策引导,我们认为政 策引导下的“光伏+交通”及模式相对简单的光伏车棚有望成为 BIPV 的新增长点。
1) 光伏+交通
2022 年 2 月 2 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积扩大交通运输有效投资的通知》,提出:加 快建设绿色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因地制宜推进公路沿线、服务区等区域合理布局光伏发 电设施,我们认为光伏+交通融合有望提速。同时,从地方XXX响应来看,21 年以来浙 江江苏等沿海省份纷纷发文鼓励“光伏+交通”的发展,部分地区提出原则上新建(改建) 大型停车场地等公共基础设施全部安装光伏发电设施。当前,以中石化为代表的“光伏+ 加油站”,以山东高速为代表的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绿化带和边坡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 己成为分布式光伏发展的重要领域。
2)光伏车棚
随着新能源车应用越来越广泛,充电桩开始大规模建设,光伏车棚以良好的经济性被越 来越多的应用在地上停车场、服务区。从使用场景上看,我们认为光伏车棚是“光伏+建 筑”较为简便易行的方式,光伏车棚不需要防火、保温、隔热等建材功能。通过对现有 项目梳理,我们发现宝马、一汽等都建设大量光伏车棚,汽车生产厂家自身有大量停车 需求;如巴黎迪士尼大型游乐场光伏车棚能满足约 17%园内电力需求;学校、社区及企业, 地面只要无遮挡就可以建设光伏车棚,简便且具有经济效益。从已有产品上看,我们认 为光伏车棚相关产品成熟度目前较高,以天合 SPVC 产品为例,产品集合了光伏、储能系统、光储一体机、防水支架系统、充售电系统等诸多创新产品,隆基隆行实现工厂预制 及 24 小时快速装配,无需工程机械安装。从经济性上看,以山东地区 25KW 光伏 +48kWh 储能系统为例,每天可供 4 辆新能源车充电,回本周期 5.5 年(年均收益 5.7 万 元,经济性较强)。
2.3.2. “有据可依+有钱可赚”,BIPV 扩容增速或超预期
本小结我们以两种方式对分布式市场规模进行再测算,第一种自上而下由分布式占总装 机比重来推断 BIPV 市场规模,第二种直接通过 BIPV 在不同种类新增面积中占比的渗透率 来预测 BIPV 市场规模。
根据 CPIA 的x新预测,“十四五”期间光伏累计装机预计达 385-450GW,在“整 县推进”及“地方补贴”双重加持下,我们测算 2025 年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有望达 50-61GW 。 我们假设如下: 1) 假设 2025 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中 55%来自于分布式,则 2025 年光伏新增装机中分布 式的装机容量有望达到 50-61GW,21-25 年 CAGR 20%-34%,“十四五”期间累计分 布式装机量预计达 189-221GW; 2) 假设 25 年工商业分布式的新增装机占分布式比例达到 47%,则 25 年工商业新增装机 容量或达 23.3-28.4GW,21-25 年新增装机 CAGR 35%-42%;户用光伏由于补贴等原 因近年发展势头较强,我们假设 22-25 年户用分布式的新增装机占比或逐步下降,我 们测算“十四五”期间户用分布式累计装机量达 68-128GW,占比 58%; 3) 在“整县推进”的推动下,“光伏+学校”、“光伏+医院”、“光伏+交通”等,我们认 为公共建筑光伏发展将取得一定成效,假定公共建筑光伏分布式占比从 2022 年的 1% 到 2025 年的 8%,我们测算“十四五”期间公共建筑分布式累计装机量达 7-9GW, 占比 10.7%。
根据前文 CPIA 的装机容量预测,在保守预计下,到 2025 年我国 BIPV 装机容量有望达 18.6GW,市场规模达 742 亿元,20-25 年 CAGR 为 92%;乐观预计下,25 年装机规模 有望达 23.8GW,市场规模达 954 亿元,20-25 年 CAGR 为 102%。 基于如下假设: 1) 假设 BIPV 占工商业分布式比例 50%,占户用+公用建筑比例 30%。 2) 假设 2025 年电站的综合建设成本为 4 元/W。 若工商业分布式全部采用 BIPV,则市场空间超千亿以上。根据中国 BIPV 联盟的预测,至 2025 年 BIPV 在工业厂房新建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中的渗透率有望达到 100%,因此若假 设 2025 年工商业分布式新增装机全部使用 BIPV,则保守/乐观预计下,到 2025 年 BIPV 市场规模有望超千亿以上,20-25 年复合增长率有望分别达 119%/129%,超我们此前预期, 我们认为,即使从较为保守的假设出发,十四五阶段 BIPV 也有望取得较快的复合增长。
从新增建筑面积的角度出发,BIPV 的市场潜力或更大
据统计局,2021 年我国建筑竣工面积达到 40.8 万平米,同比上升 6%,其中住宅竣工面积 占比达到 66%,厂房仓库作为占比第二大的竣工建筑类型,占比达到 10%,竣工面积达到 4 亿平方米。我们在去年的报告中测算,2020 年厂房仓库 BIPV 渗透率约为 1-2%,对应装 机 0.71GW。
通过建筑面积角度估测,我们预计公共建筑(仅建制镇)、农村房屋、厂房仓库三大类新 建建筑在 2025 年为 BIPV 带来的潜在市场有望达到 46GW 左右,“十四五”期间共计达 121GW。20-25 年 BIPV 市场有望快速增长,复合增速达 101%。
具体看,在不考虑组件效率提升的情况下:
1)在通过工业厂房竣工面积对 BIPV 市场潜力进行测算过程中,由于厂房不止一层,因 此屋顶面积小于实际竣工面积。根据中国 BIPV 联盟的预测方法,2020 年厂房仓库中钢结 构和混凝土建筑的比例各占 50%,而随着后续建设用地的趋于紧张,厂房仓库中的多层混 凝土建筑占比可能增加,且混凝土建筑的层数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我们假设 21-25 年工厂仓库竣工面积以每年 3%的速度减少,考虑到 BAPV 也占有一定比例,因此预计 BIPV 的渗透率从 2020 年的 1.5%左右线性增加至 80%,则厂房仓库新建建筑在 2025 年有 望为 BIPV 带来的市场潜力可达到 27.7GW 左右,对应市场空间达 693 亿元,“十四五”期 间累计有望达到 84GW,对应市场空间共计 2678 亿元。
2)我们在去年的报告中,仅考虑除工商业厂房领域,此外,随着“整县推进”逐步落地, 参与县市范围逐步扩大,叠加投资回报率的优化,BIPV 在其他类型新建建筑屋顶的渗透 率也有望逐步提升。从“光伏扶贫”、“乡村振兴”、“整县推进”一路走来,“连片开发、 统一推进”的特点显现,因此对于公共建筑面积以及农村住宅竣工两类新增建筑的 BIPV 市场测算,我们测算的主要假设依据及假设如下: ①公共建筑采用建制镇的竣工面积,并假设其竣工面积维持稳定增长;不考虑城市住宅, 假设农村住宅竣工面积增速为-5%;
②《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整县(市、区) 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的开发试点工作,并明确规定县(市、区)XXX政机 关建筑,学校、医院、村委会等公共建筑,工商业厂房以及农村居民住宅的屋顶总面积 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分别不低于 50%、 40%、30%和 20%。因此,我们分别假设到 2025 年 公共建筑面积以及农村住宅安装分布式占比分别为 40%、10%;农村住宅分布式渗透率为 《通知》中的 1/2,主要原因在于目前试点县仅为 676 个,公共建筑竣工的渗透率为 35%, 主要在于我们认为政策推动下公共建筑将起到带头作用,此外前文提到的“光伏+”的潜 力场景也多为公共建筑上的应用;
③假设公用建筑平均为 4 层,农村住宅为 3 层 综上,我们预计公共建筑在 2025 年有望为 BIPV 带来市场潜力可达到 9GW 左右,对应市 场空间达 230 亿元,“十四五”期间累计有望达到 18.8GW,对应市场空间共计 539 亿元; 预计农村住宅在 2025 年有望为 BIPV 带来市场潜力可达到 9GW 左右,对应市场空间达 230 亿元,“十四五”期间累计有望达到 18.2GW,对应市场空间共计 519 亿元。
3. BIPV 产业链再梳理
3.1. 整县推进模式下的项目运作流程再梳理
我们曾在外发于 21 年 4 月 1 日的绿色产业链系列深度报告《BIPV—打开碳中和背景下 建筑建材新蓝海》中重点提及,在碳中和背景下政策持续发力,经济性、商业模式以及 产业链等多方利好因素有望推动分布式快速放量。21 年 6 月,整县推进政策的出台助推 分布式光伏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与此同时,从央企到民企,各企业加大分布式光伏部 署力度。2021 年 6 月 20 日,XXX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 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通知》明确申报试点条件包括具有比较丰富的屋顶资源, 有较高的可发利用积性,有较好的电力消纳能力,有实力推进试点项目建设。XXX政机 关建筑,学校、医院、村委会等公共建筑,工商业厂房,农村居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 伏发电比例分别不低于 50%、40%、30%、20%。
央企到民企,各企业均加大对于分布式光伏的部署力度,“央国企+民企”联合投资的模 式进一步推动分布式光伏行业发展。整县推进政策出台之后,XXX电网、XXX电投等大 型央企纷纷加快整县资源的开发力度,XXX能源集团印发了《关于积推进整县(市、区) 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的通知,要求截止到 2022 年底,集团系统开发(主导、参与及签署 开发协议)不少于 500 个县(市、区)域,除了央企、国企主导投资外,“央国企+民企”联 合投资的模式逐渐流行开来,央国企的资产融资优势和民企丰富的分布式市场开发经验 相结合,能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例如隆基与森特共同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开 发,已经有多家央企、民企以成立合资公司、签署代理开发协议的方式,联合开拓分布 式光伏业务。
整县推进模式将碎片化的业务规模化开发,同时央企+民企的模式优势互补。相对于地面 电站,高度碎片化的分布式业务对央企的决策体系、项目运作模式提出挑战,整县推进 模式将碎片化的分布式业务整合,具备一定规模后,采取央企、民企优势互补的模式开 发,借助央国企具备融资方式灵活的资金优势,给分布式光伏领域带来充裕的现金流, 推动分布式光伏的发展,而民企自身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以及对于成本的控制能力有望 进一步提升分布式业务的盈利能力。
整县推进模式下,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的流程主要分为“前期开发阶段”→“项目备案 阶段”→“设计施工阶段”→“并网验收阶段”。前期开发阶段主要集中于前期项目(工 业园区、商业区)屋顶资源的寻找,业主沟通、前期资料收集、现场实地踏勘、技术方 案测算、确定开发意向和签订相关协议,项目备案阶段则主要是发改委项目备案和电网 公司介入批复,设计施工阶段则包括采购招标、施工图设计和现场实施建设,这部分则 主要是当前建筑建材企业集中的竞争环节,而x后阶段则是并网验收,项目业主向电网 公司提出并网验收和调试申请,电网公司受理相关申请与电网签订购售电合同和并网调 度协议,x终完成并网验收及调试。
整县推进力度超预期,分布式光伏发展空间广阔。根据 2021 年 9 月XXX能源局统计数据, 全国共有 676 个县申报分布式光伏项目,预估投资规模预 150GW 以上,整县推进力度持 续超预期,其中部分建筑企业正参与至整县推进试点中,例如东南网架与浙江省杭州市 萧山区衙前镇人民XXX签订整县试点,水发兴业能源积与山东省济南市、青岛市、济 宁市、泰安市等多市下辖的 12 个区、县XXX进行对接,初步达成整区、整县开发屋顶分 布式光伏合作意向等。截止 2022 年 6 月底,山东、河南、江苏、河北、广东、浙江整县 推进的重点省份,新增分布式装机容量 15.2GW,占全国新增分布式规模的 77.6%。
3.2. 资金、渠道、技术与服务仍然是核心竞争要素
BAPV 更多是资源之争,BIPV 竞争中技术水平和产品完善度相对更加重要。2021 年以来, 推动工商业和户用分布式行业发展的政策、成本和产业链协同等因素均有明显改善的迹 象,资金、渠道、技术和服务仍然是产业链中企业核心的竞争要素。对比光伏与建筑结 合的两种形式(BAPV 与 BIPV),BIPV 将光伏组件与建筑构造结合,具备了建材的属性, 以屋顶 BIPV 为例,其代替了屋面的固有结构,其自身具备了建筑物屋顶的功能,已经具 备了建材的功能,而传统 BAPV 是将光伏组件固定在既有建筑结构上,更类似于一个“家 电”。因此 BIPV 组件一方面需要具备建材的功能,也需要建立类似建材的渠道。由于建 筑物在外观、尺寸、功能等方面均具备定制化属性,BIPV 组件也需要满足建筑的定制化 需求。而由于 BIPV 需要在设计阶段就进行统筹考虑,利用建筑和设计渠道更早切入,对 BIPV 厂商获取客户有望产生积影响,因此 BIPV 对于技术的要求更高,而 BAPV 更多聚 焦于存量屋顶资源的获取,对后续的切入时点以及房屋建造过程的参与度要求均较低。
BAPV 形式:由于 BAPV 本身并不需要很高的技术壁垒,具有丰富的屋顶资源开发能 力、品牌经验优势、优质的运维能力和服务往往才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以 芯能科技为例,截至 2022H1,深耕于工商业分布式的芯能科技累计获取屋顶资源超 1000 万㎡,涉及工业企业 861 家,而同时芯能科技为了获取屋顶资源,旗下拥有近 五十家专注于太阳能分布式发电的子公司,业务覆盖华东、华南、华中等区域,先 后为近千家企业提供了绿色环保方案,装机容量达 1GW,年发电量可达 10 亿度。 由此可见,以 BAPV 形式发展分布式业务x为核心的竞争要素则是屋顶资源,通常 需要全国区域范围内布局子公司,从而能在当地获取屋顶资源。
BIPV 形式:由于 BIPV 是一种将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作为建筑物外部结构 的一部分,既具有发电功能,又具有建筑构件和建筑材料的功能,与建筑物形成统 一体,对于产业链的光伏和建筑企业的设计和施工能力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跨 行业的合作成为 BIPV 技术发展的主流。以往 BAPV 系统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大部分 建筑师对光伏产品的了解甚少,光伏组件通常被建筑师视为一种特殊的建筑材料, 而光伏设计一般由光伏企业进行专项化设计,独立于建筑设计整体之外,因此经常 造成光伏组件与建筑主体的脱节,导致一体化构造的缺失以及其他一系列的问题, 而在光伏系统与建筑的结合过程中,若采用 BIPV 的方式,光伏组件与建筑物同时设 计、施工和安装,这对设计环节作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多方的参与、合作亦必不可 少,这也侧面也验证技术水平仍是 BIPV 核心的竞争要素。
3.3. 产业链公司再梳理
“建筑+光伏”赛道空间广阔,在为传统建筑行业提供额外增量空间的同时,也有助于商 业模式重塑。光伏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设备及制造,在建材、建筑设计、施工层面 并无显著经验,因此,产业链需要光伏企业与建筑、建材企业的深度合作。总体来看, 我们认为建筑光伏产业链仍处于起步阶段,BIPV 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解决方案,也为传统建筑企业打开新的蓝海市场,逐渐成为建筑施工企业转型的发展方向。建筑公司由于 多年的施工经验,在建筑屋顶设计和维护等业务方面具备丰富的技术积攒,通过 BIPV 产 业发展实现自身市占率的提升,若后续有望成为光伏公司 BIPV 系列产品的渠道经销商则 有望进一步打开利润空间。 从产业链结构看,建筑、建材类企业主要位于产业链的中游,完成上下游的整合。BIPV 行业的上游主要为光伏组件的零部件和建筑的部分结构件,包括硅片、背板和墙体等; 中游主要为 BIPV 产品和工程,主要产品包括光伏玻璃、光伏幕墙、太阳能电池和其它储 能设备等;下游客户主要为建筑业,涵盖工厂、房地产和部分减排的XXX建筑等应用 场景。
产业链公司众多,跨领域合作趋势明显,充分验证行业景气向上。BIPV 产业链的上游主 要是光伏组件及配套材料的生产商,通常只负责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而对于工商业、住 宅等屋顶资源并无直接接触途径,因此位于中游的建筑施工企业起着重要的渠道作用。 作为上游产品和下游应用场景的桥梁,建筑施工企业一方面通过对 BIPV 组件的建材化改 造,使其满足建筑构造的要求,如设计满足搭接要求的边框、边缘防水构造、支撑构造、 及在屋脊、女儿墙、烟道等部位的处理构造,而这是屋面、围护等专业施工企业的优势 所在。与此同时,BIPV 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对于难以使用标准化 BIPV 构件的部分,也需 要专业建筑公司提供专门的设计、产品生产和安装服务。此外,在建筑和光伏一体化过 程中,BIPV 集成建筑体系对于防水、防火等环节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认为建材部分 龙头公司有望凭借自身的技术实力、齐全的产品体系在 BIPV 产业链发展中获得先发优势。
隆基携手森特开启跨领域合作的新篇章,产业链企业的整合进度开始加快。2021 年 3 月 4 日,森特股份公告隆基股份从公司实际控制人刘爱森及其控制企业士兴盛亚、华永投资 三方收购森特 27.25%的股权,隆基股份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开启了建筑与光伏领域的 合作新模式。在此之后,建筑和建材企业纷纷在 BIPV 赛道进行布局,跨领域合作逐渐增 多。在过去的一年内,多家建筑建材公司纷纷入局,发展相关产业链的主要路径主要分 为合作竞争和专业化竞争两种方式:1)建筑、建材企业和新能源企业合作,各自利用自 身优势发展建筑光伏业务,例如东南网架和福斯特合作、东方雨虹和晶澳科技合作,双 方共同研发光伏屋面一体化产品;2)成立专业化子公司,例如江河集团、精工钢构成立 专门的子公司,专业负责分布式光伏的业务。
从产业链融合的逻辑来说,产业融合有望增强公司业务拓展能力。光伏组件企业虽具备 标准化产品的生产能力,但是在与建筑结合的过程中,前文的分析中我们清楚地明白 BIPV 强调的是系统的集成,不但有光伏组件,还有微型逆变器、支架等其他东西,要求 防水、防火,具有结构性、材料性以及电气安全等,光伏企业与建筑建材企业可在材料、 结构和工程等方面形成合作,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的融合也提高了业务拓展的能力。 从企业的盈利能力来说, BIPV 有望增厚传统建筑企业的利润。传统建筑的施工环节利润 薄弱,建筑光伏项目相较于传统的建材产品拥有更高的附加值,直接增厚企业的利润空 间。对于建筑公司而言,设计和安装调试是公司主要的盈利环节,相较于传统工商业屋 顶(彩钢瓦等)造价成本 100-200 元/平方米,BIPV 工商业屋顶的造价成本大约在 600- 800 元/平方米左右,则对建筑公司而言利润空间显著增厚。
组件价格的下降推动总体成本的下降,我们测算当前分布式光伏电站造价约为 3.17-4.47 元/W,根据北星太阳能光伏网数据,2018 年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电站的项目成本是 4.1- 6.5 元/W 之间,从具体的项目成本拆分来看,组件的价格占总体造价的成本 48%-65%,考 虑到近年来光伏组件的价格不断下降,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电站的项目成本总体呈现下 降趋势。根据北星太阳能光伏网数据,2022 年 8 月组件成交价格区间 500W+单玻项目 出厂价格(不含内陆运输)约在 1.93-2.05 元/W,500W+双玻项目出厂价格(不含内陆运输) 约在 1.95-2.08 元/W,集中式项目新单价格落在约 1.95 元/W、分布式新单约 2 元/W,若 组件按照 2 元/W 来计算,其他环节的价格保持不变,则我们测算当前分布式光伏电站的 总体造价或已回落至 3.17-4.47 元/W 之间。
从实际的落地情况来看,产业链龙头具备明显的先发优势。当前布局更早的龙头企业已 经有实际订单落地,逐步进入业绩验证期,我们预计后续产业链龙头的先发优势或将更 为明显。以森特股份为例,2021 年 7 月森特与简一集团,12 月与徐工集团、山东重工、 三棵树涂料就 BIPV 项目展开战略合作。同时,2022 年 1 月 18 日,由公司牵头,隆基股 份等六家单位共同参建的建筑光伏一体化重点实验室和技术研究中心在北京举行了揭牌 仪式。该实验室是国内首个专门针对金属围护系统和 BIPV 的产品、技术及应用研发的实 验室,为迎接 BIPV 项目的落地做了充足准备。 2022 年 3 月 7 日,公司公告中标山东重工集团权属公司屋面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该项 目中标金额 8.0 亿元,占 2020 年收入的 25.37%,施工周期为 150 天,相较于传统的屋顶 项目来说金额更大且施工周期更短。而此前,公司公告向西安隆基绿能建筑科技含税采 购金额 2022 年预计为 25 亿元,参考近期 BIPV 组件招标价格约 2.0 元/W,则采购规模 25 亿元对应约 1.25GW。同时参考 2020 年 BIPV 系统建造成本约 5.0 元/W,森特股份作 为 BIPV 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该关联采购规模对应公司收入约 62.5 亿元,显著增厚公司 收入。
江河集团、东南网架等公司也逐渐有订单落地。江河集团x近陆续中标了两个光伏幕墙 项目,一是北京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工程,中标额约 2.78 亿元,该项目主要在建筑的屋 面外围安装光伏幕墙,已和业主确定使用的光伏发电组件为晶硅。二是台泥杭州环保科 技总部,中标额为 2.56 亿元,江河负责该项目的玻璃幕墙、石材幕墙及碲化镉光伏幕墙 一体化施工。江河自主研发了 R35 屋面光伏建筑集成系统,该集成系统从建筑角度进行 开发设计、安装方便,可替换彩钢瓦直接做为屋面材料使用,是一款安全性能高的创新 集成系统。此外,东南网架亦公告中标东南集团建筑光伏 7.65 亿元 EPC 项目。
转型组件生产,构造核心竞争力。除了在传统的光伏建筑领域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之外, 建筑企业也在向产业链上游延伸,转型组件生产,从而进一步增加产业附加值。22H1 江 河新签光伏建筑 BIPV 项目约 6.1 亿,同时公司已中标项目如中国香港 AIA 总部大厦等正 应业主要求增加光伏系统,22H1 江河确认光伏建筑项目收入 5351 万元,该部分毛利率 24.5%(vs22h1 公司综合毛利率 15.8%)。此外,公司前期公告拟于湖北省浠水县投建 300MW 异型组件生产基地,或进一步夯实公司光伏幕墙领域竞争优势,亦有望驱动公司 业务模式在工程服务基础上逐步增加产品制造属性,拓展并优化公司商业模式。相较光 伏屋顶,光伏幕墙产业链仍处蓬勃起步阶段,幕墙类企业或亦有更多机会分享并参与行 业成长及变革。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省心文案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