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行业分析报告怎么写:附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1.LCD 行业的周期属性迎来新改变
1.1.显示面板发展历程回顾
显示面板,即“屏幕”、“显示屏”,是电子设备中用于显示图像和文本的组件,通常由 显示单元、玻璃基板和驱动电路三大部分组成。显示面板广泛应用于电视、电脑、手机、平 板、智能汽车等显示终端,是日常生活和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基础设施。
1.1.1.x阶段:CRT 时代,美国引领全球 (1950-1972)
显示面板产业x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50 年代。1950 年,美国无线电公司(RCA)发布 了全球x台彩色 CRT(阴射线管)电视,宣告人类踏入彩色电视时代,RCA 成为全球 彩电霸主。1968 年,RCA 发布首个液晶平板电视模型 DSM-LCD,但由于其重心在计算机 领域和 IBM 的竞争,LCD 研发小组所制造的计算器、钟表等仪器并未得到高层重视,LCD 高昂的研发成本,加上商业前景的不确定性,使得 RCA 放弃在液晶技术上的投入。
1.1.2.第二阶段:LCD 崛起,日本垄断全球(1972-1994)
1972 年,日本的夏普(Sharp)买下 RCA 当时并不看好的 LCD 技术,次年推出全球首 款 TN-LCD 的计算器 EL-805。精工(Seiko)发布全球首款 LCD 电子表 06LC,引发全球电 子表热潮。1983 年,Seiko 推出全球首个薄膜晶体管液晶(TFT-LCD)彩色显示器而轰动全 球。随后东芝、日立等日系大厂纷纷跟进投身 TFT-LCD 研发。1992 年,IBM 发布全球首款 采用彩色 TFT-LCD 的笔记本电脑,这为 LCD 的下游应用找到了巨大的市场。仅 1992 至 1994 年,日本 TFT-LCD 面板产能占全球产能的比例达 90%~94%,保持垄断地位。
1.1.3.第三阶段:LCD 辉煌,韩国、中国台湾反超(1995-2009)
1995 年,面板行业陷入第二次衰退周期,三星和 LG 选择“反周期”投资,自 1995 年起, 相继投产首条 2 代线,并陆续投产 3 代和 3.5 代线。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面板市场再次 陷入衰退周期,过剩产能加上财务压力迫使日本企业停止对 LCD 产线的投资,而亏损多年 的三星和 LG 却再次反周期投资。1999 年,三星和 LG 市场份额双双超越夏普,标志韩企在 面板领域的全面反超,日企则通过对中国台湾技术转移作为反制,形成日、韩、台三足鼎立 之势。2001 年互联网泡沫,三星和 LG 再次逆势投资 5 代线,友达(AUO)等台企也通过 日本的技术转让投入 4 代线;2003 年,CRT 销量首次被 LCD 超越,LCD 也开始批量应用 于桌面显示器和电视,此时夏普才意识到高世代线的前景但为时已晚。此后,韩国和我国台 湾争相投入高世代产线,一度占据全球面板产能的 90%。
1.1.4.第四阶段:LCD 变局,中国登顶领跑(2009-2022)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面板行业再次陷入衰退,中国台湾面板产业接连遭受重 创,到 2010 年,5 大面板厂经过合并重组仅剩友达和奇美(后改名群创光电)两家。同一 时期,我国逆周期推出 4 万亿投资计划和家电下乡等救市政策。2009 年,在x支持下, 还在亏损中的京东方通过融资大举投资 280 亿元投建北京亦庄 8.5 代线,并于 2011 年正式 量产,一举打破外资 LCD 厂商的技术封锁和价格垄断。华星光电、中电熊猫等国产厂商也 陆续投建 LCD 产线。2015 年,京东方开设合肥 10.5 代线,次年,华星光电 11 代线开工。 两条全球x高世代线的建立,叠加国内多条 8.5 代线的量产,使得我国 LCD 面板产能在液 晶面板领域全面领跑。截至 2022 年,中国面板出货面积占全球近 60%,占据全球显示面板 市场的半壁江山。
1.2.LCD 面板行业的周期复盘梳理
与经济活动中其它的周期性行业一样,LCD 面板行业也具有行业需求和宏观经济高度 相关、行业供给受产能投资影响大等特征。每一个周期也有需求导入期、需求成长期(繁荣 期)、供给扩张期和供给收缩期(衰退期)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1.2.1.2007-2022 年 LCD 面板周期复盘
我们选取全球 6 个主要港 A 股上市的 LCD 面板制造商(三星显示未分拆上市因此未纳 入比较):京东方 A(000725.SZ)、TCL 科技(000100.SZ)、LG Display(034220.KS)、 群创光电(3481.TW)、友达光电(2409.TW)以及深天马 A(000050.SZ),并复盘他们 2007 年到 2022 年的平均息税前利润率(EBIT/总营收)。可以清晰地看出,在过去的 15 年里, LCD 面板行业的利润率呈现了明显的周期性特征,而宏观经济、技术变迁和产能的变化共同 塑造了几次 LCD 面板周期的形成。
通过复盘 2007-2022 年以来的 10 次液晶周期以及同时期全球主要面板股票的价格走 势,可以看出: 技术创新是促进面板产业繁荣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从 3G 到 5G,每一轮移动通讯 技术的革新都会带动终端电子产业的软硬件创新(iPhone,iPad,App Store),并驱动显示 面板产业的技术突破,刺激 C 端客户更新换代的需求,从而提高面板行业的利润水平。 面板厂商的利润水平和行业产能的变化高度相关。面板价格和产线折旧是影响面板厂利 润的两大重要因素,而这两点均与产能的变化息息相关。每次衰退周期往往都和面板产线的 集中投产高度重合,供给的扩张促使面板价格下行,使得毛利率承压,而新产线的投建也使 折旧大幅上升,净利润减少。 面板行业的重资产特性,决定了产能的滞后性。面板产线的建设成本动辄几百亿,建设 周期可达数年,产能释放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这期间下游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导致了面板 厂商研判未来产业趋势的不确定性。而随着行业发展进入成熟期,产能向我国大陆高度集中, 行业按需动态控产成为市场共识,这一周期特性或将迎来改善。 面板股价往往先行于利润拐点变动,是行业周期变动的风向标。通过对比行业 EBIT 周 期和各面板厂股价的走势,可以看出,在利润周期拐点到来之前,股价就已做出了预期反应, 是判断面板周期的先行指标之一。
1.2.2.2017-2022 年全球 LCD 产能复盘
我们选取全球 10 家主要 LCD 面板制造商,对其 2017-2022 年 7 世代及以上(友达光 电数据未公开故产线未作拆分)的面板产能进行了梳理和估算。可以得出下例结论:
1)LCD 显示面板产能的扩张接近尾声。2022 年,随着面板价格跌破现金成本,三星、 松下等日韩大厂陆续退出 LCD 产能,国产 LCD 厂商也放缓新产线投放,且新增产能投放均 以现有产线扩张为主,全球在可见的未来已无新 LCD 产线规划,整体增速几近为零。 2)日韩大厂现有产线转型而退出 LCD 产能争夺。与国产厂商在高世代 LCD 产线的高 歌猛进不同,三星、LG、松下等日韩厂商迫于利润的压力选择逐步退出 LCD 产能的竞争, 转型 OLED 等新技术的布局。LG 将其韩国坡州 8 代线转产 OLED;三星出售其苏州 8.5 代 线给华星光电并将其韩国汤井 3 条 LCD 产线完全转产 OLED;日本的松下则于 2021 年宣 布拍卖日本姬路 8.5 代线,宣告完全退出液晶面板业务。至此,我国大陆确立全球液晶面板 的霸主地位,产能供给占据全球近七成。
1.2.3.未来两年全球 LCD 面板产能供给趋稳
2023 年-2025 年,全球仅有两条 LCD 面板产线投产,分别是深天马厦门 8.6 代线和华 星光电武汉 6 代线(T5),月产能分别为 12 万和 4.5 万片玻璃基板,预计分别在 2023 年上 半年和 2024 年底投产,全球无其他新增或在规划产线。另一方面,三星于 2022 年关停了 x后一个 LCD 产线汤井 L8-2,正式宣告退出液晶面板市场。LG 则计划于 2023 年上半年关 闭坡州 7 代 LCD 产线,转为 OLED 产线。两条高世代 LCD 产线的关停,标志着韩厂在 LCD 领域的全面收缩,也意味着全球 LCD 产能将高度集中于中国,全球 LCD 产能供给 趋于稳定。
2.LCD 基本盘稳固,被替代威胁短期无忧
2.1.LCD 面板未来仍将主导市场
自 1950 年发展至今,显示面板经历了 5 类显示技术迭代和升,从 CRT 到当下主流 的 LCD/OLED 以及下一代主流技术的 Mini/Micro LED,均在发光机制、对比度、刷新率、响应时间、厚度、良率、柔性度、寿命、色彩饱和度、视角等各项指标都进行了不断提升优 化。 LCD 的显示原理是以背光模组为发光源(通常为 LED),利用下基板上的 TFT(薄膜晶 体管)电压的变化,对液晶分子的排列进行扭曲,改变光线的偏振方向,再经由两层偏振器 的方向变化调节光线明暗,x后通过上基板的彩色滤光片实现颜色变换,从而实现色彩显示。 其生产技术成熟、成本低、良率高,市场产能充裕,因此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视、电脑、平 板、汽车、商用等场景。
OLED 是一种可自发光的有机材料,其特点在于无需背光层做发光源即可直接将电能转 化为光能。由于材料自发光的特性,OLED 比 LCD 有更高的对比度(可以通过关闭不需发 光的像素实现“纯黑”),且无需背光灯板,OLED 具有轻薄,可折叠,功耗低等优点。但受限 于烧屏、屏闪以及成本高等原因,OLED 面板在大尺寸显示应用上普及相对缓慢,目前主要 应用在部分高端智能手机和高端显示产品中,出货量及出货面积远小于 LCD 面板。
Mini LED(次毫米发光二管)和 Micro LED(微发光二管)是下一代主流面板的新 型显示技术,但受限于造价居高不下,距离大规模商业化较远。
LCD 显示面板应用领域丰富,仍是主流显示产品。从面板产值维度来看,根据群智咨询 的数据,2021 年全球显示面板产值约为 1367 亿美元,其中 LCD 面板产值约为 957 亿美 元,占全球显示面板产值的 70.0%;OLED 产值为 407 亿美元,占比全球显示面板产值的 29.8%;Mini/MicroLED 产值约为 3 亿美元,仅占比全球产值 0.2%。
从面板出货面积来看,截至 2022 年,全球显示面板市场出货总面积(大尺寸面板+智 能手机)约为 2.37 亿平方米,尽管较去年同比有所下降(-4.3%),但 LCD 面板的出货面积 仍为 93.2%的绝对占比优势(OLED 面板出货面积占比也仅为 6.8%)。Bloomberg 的数据表 明,2022 年,全球显示面板(不含车载)的x大下游应用为电视面板(占据了全年面板 出货面积的 74%),LCD 显示面板几乎包揽天下。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基于技术成熟度、成本优势、产能优势以及应用领域的广泛性, 未来相当年限内 LCD 面板仍是绝对的市场主流。
2.2.LCD 下游应用端需求仍将稳固
依据 LCD 下游细分品类的出货产值来分,2021 年,电视面板产值占整个 LCD 产值的 39%,为x大单一下游市场;手机面板(20%)紧随其后,笔记本面板(16%)、显示器面板 (13%)、汽车面板(7%)以及平板电脑(4%),分居三到六位,电视依旧是 LCD 主要应用 领域。
2.2.1.电视面板:面板x大下游市场,LCD 仍为主力XXX
LCD 仍是 TV 显示面板主力XXX,地位无可撼动。据 Bloomberg 统计,2022 年 LCD 出 货面积占比高达 95.7%,占据绝对主导。近年来,随着全球电视大尺寸化趋势的发展(由 2017 年的 43.5 英寸提升至 2021 年的 48.5 英寸,每年增长超 1 英寸),全球 LCD 产品的 TV 面板出货面积,也从 2017 年的 1.39 亿平方米增长至 2022 年的 1.75 亿平方米, 过去 5 年 CAGR 约为 5%,占据绝对市场地位。而 OLED 受限于高成本、低良率等因素限制,仅 少量用于高端旗舰产品(主要品牌为三星和 LG),受众较小,实际销量有限(2022 年,OLED TV 面板出货面积为 7.6 万平米,占比仅 4.3%),因此不足以对 LCD 造成替代威胁。
2.2.2.手机面板:OLED 渗透放缓,LCD 仍占有一席之地
OLED 在智能手机应用整体渗透放缓,LCD 凭借成本优势固守中低端手机市场。根据 Omdia, OLED 手机面板的渗透率已经从 2018 年的 29.2%快速提升至 2022 年的 42%, 预计到 2028 年 OLED 渗透率将达到 49%,渗透率增速明显放缓。我们认为,尽管 OLED 屏幕在手机应用领域不断渗透,但 LCD 依旧通过产量及价格占据低端手机市场,需求不会 骤然消失。
2.2.3.显示器面板:大尺寸化趋势明确,LCD 占据绝对主流
LCD 显示器占据绝对主流,显示器面板大尺寸化趋势明确。根据 Bloomberg 分析,2022 年全球 LCD 显示器出货面积为 2655 万平方米,占比高达 99.8%,占绝对主流。OLED 显 示器出货面积仅 4.3 万平方米,占比 0.2%。我们认为,在显示器领域,显示面板也会和 TV 面板一样,也有着明显的大屏化趋势,后续随着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和高世代面板产线的陆 续投产, 加持 LCD 面板的高可靠性、高性价比两大优势,未来 1-2 年的主要方向也将以 LCD+Mini LED 背光显示器为主,而非 OLED。
2.2.4.笔记本面板:LCD 笔记本仍为主流,产品地位难以撼动
新兴显示产品渗透较慢。Bloomberg 的数据显示,2022 年全球 LCD 笔记本面板出货量 为 2.12 亿片,占笔记本面板总出货量 98%;LCD 面板出货面积为 1261 万平米,占总出货 面积 97%,处于绝对主导地位。近年来,受益于技术和工艺的进步,窄边框和全面屏成为笔 记本设计趋势,14 寸及以上尺寸面板占比逐渐上升,大屏化趋势明显。2020 年以来,尽管 有新兴显示产品(如 OLED,MiniLed 等)的笔记本电脑导入市场,但就市场份额来讲,相 比 LCD 面板的市场占比仍非常微小,2022 年出货量占比仅 2%左右,出货面积占比仅 3% 左右,性价比不足,是新兴显示产品市场渗透率增长较为缓慢的主要原因。
2.2.5.车载面板:车载显示新蓝海,LCD 持续受益于大屏多屏化趋势
车载面板主要包括仪表屏(车体信息)、中控屏(多媒体,座舱,空调等功能集成)和流 媒体后视镜(显示后方路况、导航等信息)三大类,部分旗舰车型还会配置汽车副驾与后排 的娱乐显示大屏。 由于车载显示的特殊应用环境,对安全性要求较高,车企对显示性能稳 定性普遍要求至少 7-8 年之间不退化。相较于 OLED 及 Mini/Micro LED 而言,LCD 显示面 板具有寿命长、良品率高、画质好、能耗低、成本低、稳定性强等优势,独占车载显示蓝海 市场。 另外,随着智能驾驶的发展,行车安全性要求不断提高,需要车载屏能多方位提供路面 信息,提醒驾驶员危险情况,因此要求车载显示大屏化、多屏化。根据 Omdia 预测,全球 车载面板出货量,会从 2022 年的 1.94 亿片增长至 2028 年的 2.46 亿片,未来 5 年 CAGR 将达到 4.5%。以理想 ONE 为例,该车搭载一块 12.3 英寸液晶仪表盘,一个 10.1 英寸和一 个 16.2 英寸 LCD 屏幕组成的中控屏,还有一块 12.3 英寸的 LCD 副驾娱乐屏,不论是数量 还是尺寸都远超传统燃油车的屏幕用量(4-8 英寸)。在汽车电动及智能化趋势的浪潮下,不 断推高车载显示面板的总量需求,是 LCD 行业的主要增量来源。
3.LCD 行业竞争格局已定,我国掌控产能主导权
我国 LCD 显示产业进阶成全球产能主导者。国内面板厂商成本优势明显、技术水平稳 固、产业链经验丰富,凭借高世代线及齐全的 LCD 产业链,抢占了全球 LCD 显示屏绝大数 的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有望持续向我国面板厂商靠拢,并将一直保持较大的优势,成为全 球 LCD 面板的产能主导者。
3.1.我国占据全球 LCD 出货面积 60%+
LCD 面板产量集中度持续向中国靠拢。按照面板出货面积测算,2022 年,我国供应了 全球 62.2%的 LCD 面板,其中双巨头厂商京东方和 TCL 占比超 40%,相比 2019 年提升 19.5%,龙头优势地位明显。与 2019 年相比,韩日、中国台湾的市场份额由当初的 57.4% 已经下滑到 2022 年的 37.8%。得益于我国多个高世代产线投产,更加经济的切割效率、叠加国内产能扩张所带来的规模成本优势,迫使以三星和 LG 为首的日韩厂商战略放弃 LCD 转向利润率更高的 OLED,未来面板集中度将继续向中国靠拢。
3.2 LCD 价格筑底修复趋势明显
市场导向生产模式成效逐步显现,LCD 面板价格修复在即。自 2022 年下半年以来,我 国头部面板产商,依托全球产能集中度优势,改变以往满产满销的运营模式,创新转变为市 场价格导向定产能的生产模式,调控稼动率和产能产量,从而改善面板行业供需情况。至此, 即便在传统 LCD 需求淡季下,部分主流规格的 TV 面板和 IT 面板出货价格,在 2022 年 11 月达到底部区域后,已连续 5 个月呈现小幅回升局面,全球 LCD 面板月销售额依旧维持在 37 亿美元区间波动,基本无下行动能,LCD 行业底部特征明确,面板价格温和反弹。
综上,本轮面板价格复苏较以往x大的区别在于,面板市场周期正从“需求”导向转变 为“供给”导向。我们认为,随着 LCD 面板产能集中度持续向国内靠拢,市场价格导向定 产能的生产模式将使得面板价格周期波动幅度将持续缩小,面板行业周期性减弱。因此,我们预计,未来 LCD 价格将维持面板厂商预期的盈利区间波动,难落回现金成本之下。并随 着国内头部 LCD 面板厂商的控产控价战略进一步推进,现有产线折旧在可见的未来逐年减 少,面板制造商的利润情况将得到显著改善,行业整体趋向健康发展。
4.A 股 LCD 面板核心标的梳理
4.1.京东方 A:LCD 业务基础夯实,新兴业务助力成长
4.1.1.公司概况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BOE,以下简称京东方)成立于 1993 年 4 月,总部 位于北京,2001 年登陆深交所,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显示技术、产品与服务 提供商。经过近 30 年发展,京东方已成为全球半导体显示领域龙头,2022 年显示面板总 出货面积以 26%的市场份额稳居全球x,在智能手机液晶显示屏、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平 板电脑显示屏、显示器显示屏、电视显示屏等五大应用领域出货面积均位列全球x;2022 年,京东方还首次在车载面板市场获得了市占率全球x。
4.1.2.业务分析
“1+4+N”多点开花助力公司长期发展。公司主营业务以显示器件制造(88.5%*)为核 心的“母舰平台”,物联网创新业务(15.3%)、智慧医工(1.2%)、MLED(0.5%)和传感器 及解决方案(0.2%)4 大延伸战线组成的“巡洋舰层”,以及以“1+4”技术为基点、“N”个物联 网细分应用场景构成的“登陆舰层”,协同发展的“1+4+N”面板航母事业群。 OLED、MiniLed、MicroLed 三线并行发展。1)OLED 方面:公司 OLED 面板持续放 量,公司 2022 年智能机柔性 OLED 出货量全球占比近 20%。已成为苹果手机 OLED 面板 供应商,2023 年有望进一步超过 LG,成为仅次于三星的苹果手机 OLED 屏幕二供。公司 3 条 6 代 OLED 产线有序爬坡,合计月产能为 144K,全球产能占比将进一步提升,由 2021 年的 9.3%将提升至 2023 年的 15.0%+。(2)MiniLed 方面:已量产 MiniLED 产品,并逐步 进入丰收期。另外,公司定增收购华灿光电,进一步完善 Mini/MicroLED 产业链布局,有力 夯实 Mini/MicroLED 全产业链领先优势。OLED 及 MiniLed 等产品持续渗透放量,是公司业 绩增长的强有力来源。
LCD 业务周期属性减弱助力公司稳健发展。近年来,京东方业绩总体保持稳步上升趋 势,2017-2022 营业额 CAGR 为 13.7%,尽管如此,仍受 LCD 行业周期性的影响较大, 2022 年营收为 1784 亿人民币,毛利率为 11.7%,营收较上年同比下降 19.3%,公司充分 发挥在全球 LCD 市场上的产能集中度和市占率优势,改革以往满产满销的经营策略,随着 公司控产控价,以产定销策略的稳定推进,积主动减弱 LCD 面板业务的周期属性,基本 实现 LCD 业务的稳定盈利,充分夯实公司了 LCD 业务基本盘。
4.1.3.核心竞争力
市场份额全球x,行业产能龙头地位稳固。2022 年,京东方面板出货量占全球总量 的 26%。其 LCD 产品在面板五大主流应用领域(电视、显示器、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 手机)均稳居全球市占率x。根据公司公告,京东方 2022 前三季度显示器(MNT)和笔 记本(NB)类面板产品市占率均超 30%,触摸面板(TPC)类产品市占率超 50%,车载显示出货量市占率首次实现全球x,我们预计京东方有望利用其产能所带来的规模效益进一 步扩大车载业务上的竞争优势。 技术研发实力强劲,产线产能储量充沛。截至 2022 年,京东方自主专利申请累计超 8 万件,其中柔性 OLED 专利超 2.8 万件。根据 IFIClaims 发布的 2022 年度美国专利授权量 统计报告,京东方全球排名跃升至第 11 位,连续 5 年跻身全球 TOP20;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WIPO)2022 年全球国际专利申请排名中,京东方以 1884 件 PCT 专利申请量位列全球 第七,连续 7 年进入全球 PCT 专利申请 TOP20。根据 2022 年报,京东方 2022 年研发费 用为 111 亿元,占年度营收的 7%,研发人员高达 21075 人,占员工总数的 24%,研发实力 强劲。
截至 2023 年 4 月,公司总共有 15 条面板产线遍布全国,包括:11 条 LCD 产线和 4 条 OLED 产线,涵盖 a-Si,LTPS,AMOLED,IGZO 等多种技术路径。覆盖从 4.5 代到 10.5 代线各种尺寸面板,可应用智能穿戴到商用大尺寸显示等各类下游应用场景。依托于其充沛 的产线产能和成熟的技术储备,利用其庞大产线的规模效益以及高世代产线的切割效率,公 司可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取得成本优势。
4.1.4.结论及推荐
全尺寸面板龙头,“1+4+N”内生外延战略打通半导体显示价值链。2022 年,京东方在 电视、手机、显示器、笔电和平板电脑五大领域出货面积均稳居全球x,车载面板出货量 全球x,国际 Tier1 车企覆盖率 90%,自主品牌覆盖率 100%,龙头地位稳固。公司重视 研发,近年已发布 ADSPro、f-OLED、α-MLED 三大技术品牌,提供高端 LCD、高端柔性 OLED 和玻璃基 MiniLED(直显)三大技术领域解决方案,目前已实现 8 个品牌客户端的产 品落标,持续引领行业技术话语权。通过控股华灿光电,公司补充了在上游芯片外延片上的 空缺,实现了从芯片衬底、外延片、基板、转印、封装到应用的全产业链 MLED 布局,形成 了强大的产业链协同效应,巩固了公司在新一代显示技术领域的竞争优势。
4.2.TCL 科技:做优做强面板主业,光伏行业向阳而生
4.2.1.公司概况
TCL 科技集团(以下简称 TCL)创立于 1982 年,总部位于广东惠州,2004 年登陆深 交所主板,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显示器件和半导体光伏材料制造商。2019 年 4 月,TCL 集团剥离终端产品业务重组为 TCL 科技集团,转型为聚焦半导体显示及材料业 务的科技创新产业集团,并以产业为牵引,发展产业金融和投资业务。 2022 年,TCL 旗下的显示面板业务主体,“TCL 华星光电”面板出货总面积高居全球第 二,占据约 16.9%的市场份额。截至 2022,TCL 在 55 和 75 英寸 TV 面板市场份额位居全 球x,65 寸 TV 面板全球第二,8K 和 120Hz 高端 TV 面板市场份额全球x,是大尺寸 高端液晶面板领域的龙头之一。
4.2.2.业务分析
“双子星”产业布局,奠定公司成长基石。公司凭借优异的产业整合能力,深耕半导 体显示领域(营收占比 41%),卡位新能源光伏及半导体材料(营收占比 40%)市场,形成 了以显示面板和光伏材料“双子星”为核心的战略性产业布局,双向业务形成产业链上的优 势互补,错位发展,盈利能力持续得以改善,奠定了公司长期稳定成长的基石。
光伏业务持续放量,推动业绩稳步增长。公司自 2019 年 4 月的重组以来,营收一直处 于稳步增长态势,2019-2022 营收 CAGR 为 30.4%。2021 年,受益于“宅经济”的爆发和面 板价格的上行周期,公司实现营收 1637 亿元,同比增长 113.0%。2022 年,尽管受宏观环 境的冲击等因素,下游终端需求低迷,半导体显示业务营收下滑,但出货面积仍然实现了 8.3% 的同比增长;另外,受益于半导体光伏材料业务的高速增长(同比增长 63.0%),2022 年公 司总营收依然实现了 1.7%的同比增长,体现了很强的财务韧性。 面板价格触底回升,盈利能力得以改善提升。2022 年,TCL 科技的毛利率从上年度(2021 年)的 19.9%下降至 8.8%。主要是半导体显示业务的毛利率受面板价格下跌的冲击影响所 致。2023 年开始以来,随着面板市场供需态势的逐步企稳,以及 2 月以来大尺寸 TV 面板 价格的全面回暖,公司有望在 2023 年实现显示面板业务的触底回升,公司盈利能力将有效 改善提升。
4.2.3.核心竞争力
规模效益和供应链协同战略。自 2011 年至今,TCL 已成功投产 8 条产线:即深圳的 2 条 8.5 代线(2015 年产能投产),在 2016 年和 2020 年以 2 条 6 代线(2016 和 2020 年) 顺利切入小尺寸面板,出货量份额现已超 10%;和 2 条 11 代线的投建及苏州三星 8.5 代线 的并购,全球大尺寸面板产能处于领先地位。2022 年 9 月,公司定增投建面向高附加值 IT、 商显等中尺寸产品的广州 T9 产线,完成了 LCD 显示面板全尺寸战略的布局。 此外,TCL 华星还积延伸价值链,通过扩充自建模组产能并收购茂佳科技及三星模组 厂,进一步提升公司在价值链上的地位与盈利能力。产能规模效应与供应链协同的战略铸成 了 TCL 在面板领域的核心竞争优势。
领先的技术研发水平和强劲的研发实力。截至 2022 年,TCL 科技研发投入为 86.3 亿元, 同比增长 19.3%,占全年营收占比约为 6.4%,研发人员 11979 名,占全部员工的 17.1%, 自主专利申请超 56000 件,海外专利覆盖美欧日韩等多个XXX和地区,研发实力强劲。 TCL科技旗下广东聚华的“XXX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是我国显示领域先进的一家国 家创新中心,目前已建成全球领先的 G4.5 印刷显示公共研发平台,整合了从材料、工艺、 制程到应用验证的各环节产业链资源。此外,公司还针对 Mini-LED、Micro-LED 显示技术 持续投入,推动公司在该领域从材料、工艺、设备、产线方案到自主知识产权的生态布局, 并形成 Mini/MicroLED 商业化规模量产的工艺流程解决方案。
4.2.4.结论及推荐
大尺寸面板龙头之一,光伏半导体材料创造第二增长。2022 年,TCL 在面板价格和 需求承压的挑战下面板出货面积依然实现了 8.3%的同比增长,并凭借其高端产品策略进一 步巩固其在大尺寸 TV 市场的领先地位,55 寸和 75 寸 TV 面板、8K 和 120Hz 高端 TV 面 板以及交互白板领域市场份额均居全球x。同时,公司加快 IT 和车载业务拓展,2022 年 实现电竞显示器以及车载 LTPS 面板市场份额全球x,定位中尺寸 IT 和车载的广州 T9 氧 化物半导体新型显示产线也顺利实现投产,未来将为公司的全尺寸发展战略提供新的动能。 同时,公司顺应全球能源结构转型趋势,积布局新能源光伏和半导体材料市场,2022 年 光伏硅片外销市占率全球x,G12 市占率全球x,N 型硅片外销市占率全球x,实现 净利润 70.7 亿元,同比增长近 59.4%,已发展为公司第二增长,增速迅猛。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省心文案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