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产业布局分析报告怎么写:附发展规划通用范文
海东市地处华夏民族摇篮—黄河上游及其重要支流湟水之间,是青海省开发较早、文化历史悠久的地区,史称“河湟间”或“河湟地区”。海东市现辖两区四县,即乐都区、平安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和循化撒拉族自治县。2020年总人口172.84万,汉族和藏、蒙、回、土、撒拉等18个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里。海东市委、市XXX所在地设在乐都区。
一、海东市产业整体规划布局情况
(一)空间发展总体布局
海东市现辖二区四县,即乐都区、平安区、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有96个乡(镇),总面积1.32万平方公里。各区域主导产业如下图所示:
各区域主导产业分布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开发区(园区)布局
海东市开发区(产业园区)共有4个省开发区(产业园区)。省开发区(产业园区)为海东工业园区互助绿色产业园、海东工业园区乐都工业园、海东工业园区民和工业园、海东工业园区临空综合经济园。
XXX/省/市开发区(产业园区)主导产业分布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产业体系布局
海东市加大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力度,加强产业合作,积参与更大区域范围产业链分工,率先探索形成具有海东特点的新发展格局,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链。聚焦青稞酒、拉面、青绣和富硒农产品“四大品牌”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特色轻工、高原特色生物等六大重点产业,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加快推动工业产业集群转型升。
海东市产业体系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海东市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初步核算,2021年海东市生产总值554.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0.66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218.48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255.57亿元,增长 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54%,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3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07%。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二)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14.83 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194.67 万亩,比上年增加 0.1 万亩。全年粮食产量 51.65 万吨,比上年减少 1.76 万吨。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42万吨,比上年增长32.4%。
“十四五”时期,海东市全力推动“三区六带”发展格局;形成以高原蔬菜、特色果品为主的川水特色农业产业区,以高产玉米和马铃薯主的浅山优势农业旱作产业区,以杂交油菜、青稞为主的高位浅山和脑山绿色农业产业区,着重打造生猪、肉牛(牦牛)、肉羊(藏羊)、奶牛、禽蛋、冷水鱼为主的六大生态养殖产业带。
“十四五”期间,海东市农牧业重点围绕油菜、马铃薯、蔬菜、饲草料、青稞、生猪、肉牛肉羊、奶业、冷水鱼、制种等十大重点特色产业,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
海东市农业空间布局图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海东市农业重点发展方向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工业生产保持稳步发展
2021年海东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6.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6.4%。年末,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99家。采矿业增加值下降 9.7%,制造业增长16.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 4%。
海东市按照“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产业跟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做大做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特色轻工、高原特色生物等六大重点产业,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加快推动工业产业集群转型升。成立工业行业协会,加强行业指导服务。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建设,建立质量检测检验机构,提升“海东制造”品质。
海东市工业空间布局图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海东市工业重点发展方向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发展现代服务业体系
海东市遵循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空间发展战略,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要求,结合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比较优势,统筹考虑区域产业布局,着力构建“一带双核三圈多点”现代服务业空间格局。
海东市“一带双核三圈多点”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海东市服务业重点发展方向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省心文案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